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,"袁大头"是对元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,严谨点说叫"袁大头像背嘉禾银币"。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,划一银币,于民国三年(1914年)二月,颁布《国币条例》十三条,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。《国币条例》规定:"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,定名为圆","一圆银币,总重七钱二分,银八九,铜一一","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",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。根据这一规定,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,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,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,俗称"袁头币"或"袁大头"。
民国时期乃至后来,百姓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,都在使用银元袁大头,可是,袁世凯仅仅当了83天皇帝,那么为什么民间会有很多人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袁大头呢?
1911年,孙中山先生带领人们进行辛亥革命,1912年2月12日,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,这场革命进行到这里,虽然封建帝制已经被消灭,不过,辛亥革命的果实仍被袁世凯所窃取。
他先是当了民国临时大总统,后来在1915年12月12日时,成立了帝国,1916年1月1日称帝,不过他的这场“皇帝梦”没做多久,便经常面临着各种势力的讨伐,1916年3月22日,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被逼无奈,选择了退位。
虽然袁世凯只当了不到一百天的皇帝,可是袁大头在当时仍然被铸造了不少。“袁大头”,指的是民国时期发行的,正面采用袁世凯侧面像,背面刻有嘉禾图样的银元。
根据记载,从1914年开始铸造,一直到1929年袁大头还在被铸造。仅一元的袁大头就铸造了近八万个,值得一提的是,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袁大头也曾被铸造过。不过,袁世凯当皇帝的时间不久,而袁大头的铸造量却很惊人,这并非是因为袁世凯多么厉害。
民国时期,根据《国币条例》的规定,民国以银元作为流通货币。至于民间为什么一直在用袁大头,一是,在当时袁大头的含银量比较高;二是,由于国内白银外流的速度加快,国内货币体系紊乱,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法币改革,在市面上禁止流通银元,以便将白银收归国有,然而事实并不如所愿,法币后来一直在贬值,后来更是变得一文不值,因此,百姓们都不愿意使用。
相比较而言,袁大头就有了一定优势。首先,袁大头这种银元的成色比较好,分量足,即质量比较好,并且规格统一,用着也比较方便。还有就是,当时,其实不止百姓们在用,就连社会各界都在纷纷使用。因此,袁世凯倒台以及去世之后,人们还在使用袁大头的这件事,与袁世凯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1946年,宣布了停止流通袁大头的这一消息,不过即便如此,在民间,仍有许多人在使用袁大头,采买各种日常所需。1950年,曾有一批特殊的三角袁大头被运往西藏,以便作为西藏的流通货币。
在中国历史上,要说银元多的一种,还要数袁大头,并且,它流通的时间也比较长,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。曾经有历史学家认为,袁世凯之所以倒台,还在于他大量使用国库中的钱财,去制造袁大头,耗费了众多的人力财力,由此弄得民怨四起。
那么铸造量大!流通时间长为什么目前市场价值都过百万了?
银币是了解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,从一枚小小的银币中可获取很多历史信息。如今,银币在收藏市场上可谓大放异彩,其成交价格也是可圈可点的,藏家们也是有目共睹,相比于其他艺术收藏品亦不逊分毫。袁大头钱体保存完整,品相不错,机铸工艺、自然的银锈包浆、重量、含银量都是对的,为袁大头钱币中的精品,颇具收藏价值。钱币,背后的人文价值,历史价值,还有它巨大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愿意付出的品类。
古钱币是收藏的大类,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,不同年代的古钱币都有独特的韵味,值得藏家深品。越来越受收藏家的喜爱,近年来古钱币的价格逐步上升。
袁大头壹圆银币因币型划一,成色、重量有严格规定,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,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,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。因此,它在我国的钱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袁大头一直钱币收藏人士比较钟情的,袁大头就比较奇缺了。民国三年袁大头已经拍到一百多万一枚,有缘遇到,对于钱币收藏者都极为难得!
钱币作为法定货币,除了在流通领域中具有价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支付手段、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外,还有一种特殊职能——收藏价值。钱币的收藏价值主要包括四大方面,艺术欣赏,知识与功能,文物价值以及保值增值等几个方面。无论是金属币还是纸币,都具有纪念性意义,更是意味着朝代更替,历史的沉淀。从钱币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的政治,经济,历史,文化以及艺术,科技等方面的知识
袁世凯称帝83天为何袁大头价值那么高
嘉峪关艺术/工艺/收藏品相关信息
2021-05-20
2020-12-04
2020-06-07
2020-06-06
2020-06-06
2020-06-06
2020-06-06
2020-06-06
2020-06-06
2020-06-05